关于满分作文十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满分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满分作文 篇1每个人都拥有信念,因为信念,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更精彩,因为信念,我们的人生才会变的丰盈;因为信念,我们的世界才充满了迷人的光华。
有一个动画人物也许大家都熟悉,那就是史努比。但它的作者查尔斯·舒尔茨创作这个动画人物却并不那么容易,他小时候的功课很差,拉丁文、代数、英文全不及格,物理竟然考了0分,所以几乎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智力低下的落后生。
同学们不只是不喜欢他,而是似乎从来就没有注意到他,就是在大厅里遇到他,对他说一声“哈罗”都极为罕见。幸运的是,在这些失败之外,他还有一样聊以自尉的东西:他酷爱绘画。尽管在中学期间,他提供给年鉴的漫画全被拒用了,但他依然坚信自己的艺术天赋,他一告别学校,便斗胆来到迪斯尼工作室,向他们递交了自己的绘画作品。但他再次遭到了拒绝。
历经一次次挫折,他并没有放弃。他用五十年的时间坚守了自己的那份天赋,最终,他成功了。
查尔斯·舒尔茨的成功是他的信念造就的,若没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他就不会走出人生的低谷,走向人生的高峰。有人说,“所谓天才,就是坚持到底”,这话说得精彩:假如查尔斯在绘画上浅尝辄止,历经几次失败便轻易放弃,那么怎会有风行世界的史努比问世?
海明威说过: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打倒。因为只要你坚守信念,任何外来的不利因素都扑不灭你对人生的追求和未来的向往。很多时候击败我们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失去了信心,熄灭了心中那片如火山般沉寂的光。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有这样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即使你处在寒冷的冬天,只要你心中充满信念,你就能闻到春天的气息;即使你被逆境所困,只要你心中充满信念,头顶的乌云就会被它所穿透。所以,只要有了信念,人生就能变得乐观、豁达,坚强。
信念,是我们生命中一个美丽的支点,让我们坚守信念去执著追求梦想吧!
满分作文 篇2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一句话很令人回味。
“不要在喧嚣处歌吟,否则,你的歌声也将成为那喧嚣的一部分。
”细细思索,此言余谓为信然。
也许,在众人经过的大道上我们的声音纵使再高亢也无人知晓。
我们惟有亮剑无声处,才能不合大流,唱出自己的旋律。
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历来为文人墨客推崇赞赏。
然而细想,倘若没有那“前人之述备矣”的走出大流,而仅仅徘徊于“春和景明”“一碧万顷”之泛泛言谈,又怎会有《岳阳楼记》的成功。
惟有在众人无声处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真心慨叹,亮出自己的真知灼见,方有千年不衰的魅力。
且看鲁迅先生那激昂的文字,听听那不朽的声音。
在万众沉默的恐怖气氛中,鲁迅先生第一个喊出了他的心声,亮出了他的思想之剑。
“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这是他在民族的沉寂中亮出的声音,宛如警钟般唤醒了麻木不仁的世界。
亮剑的背后,往往是一颗不拘于时、独立于世的心。
陈寅恪悼念王国维的那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仍在今人的耳畔回响;“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声音未曾消逝。
别人已说处,自然不必再附和;别人无声处,需要的是我们的亮剑精神!然而,现实中的我们,真的做到亮剑无声处的又有几人?
王开岭先生在《古典之殇》中曾无奈地感慨:“我们唱了一路,却发现无词无句。
”喧嚣匆忙的社会中,我们歌咏的究竟是什么?能唱出自己的歌词与心声的,究竟能有几人?社会在发展,但我们不能失去了自己的声音。
何不在众人袖手旁观之际打破冷漠的沉寂,用行动诠释自己内心的声音?何不在众人口口声声、模仿作秀的网络世界,亮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在新时代中,亮剑无声处需要的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是海子那份“众人都要将火熄灭,而我独将此火高高举起”的坚持,抑或是斯巴达克斯为心中的太阳城而挣断绳索的激情。
惟有亮剑无声处,方能无愧于己,无愧于心。
人生易逝。
惟有于众人无声处亮出自己的声音,方能不枉此生。
满分作文 篇3如俏无声息的冬雪,似渐渐沥沥的春雨,若仲夏浓荫里沙沙而过的风。日子一页一页静静地翻过。
有的早已与草木腐去,有的则填涂着朦胧的色调散乱在心上,欲将疏忽的曾经拾起,却捡得几页缺角少字的篇章。
泪眼婆娑过一段雨季,当莫名的把一个陌生的形象,埋下蒲公英的向往,视为美丽的诗篇珍藏,才知在日子的催长中已不知不觉已套上了成熟的伪装。当走出母亲殷殷的目光,独踏异乡的旅途,才知日子显示的不仅仅是青春年少对母亲眼路的漫行,更是成长对迢远梦乡的奔赴。你我举起包袱,背影消失于同一轮红日,我们为了同一个梦想。
也许那些落叶上写诗的心情会一天天老去,也许成长要以孤独为代价,逝去的日子也无非给我们一个把握今天的启示。其实,谁能给完整的人生,完美的日子一个固定的概念呢?或许,绿色的宁静,蓝色的淡泊,红色的躁动,紫色的忧郁,茶色的不安,黑色的惊惧……种种缤纷的支离破碎拼凑着,缤纷的人生,渲染的日子。从此,我们都有了一颗多彩的心。暗淡的岁月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安于暗淡!更多的时候,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拭去旅途的灰尘,用自己的问候驱散跋涉的疲顿,更用自己的魂灵,去珍惜每一个日子,每一点感动。我们将要并肩挽起,走过夹杂汗水与眼泪的飞扬尘土,一路走去。
幸福的时候,我们常不自知,即便别人的目光投来多少羡慕不已。此时此刻,何不静下心来望那天边酡红如醉的夕阳,也欣慰地痴迷了。其实我们拥有的也已缀满了天空,粲然一笑中,就会嗅到整个世界的馨香。
是否在遥望远方星空的时候,望不见自己心灵的彼岸?
而信念确是那呢喃不息的轻涛,荡漾着心愿渡进理想港湾,给自己一个承诺,好吗?在回首的某日,还看过一本完整的书,不论拙劣还是单薄,只要有过内容,你我握起同一支笔写好人生这本书,名为《花样年华》的一本书,待明日细细品读。
我们捧起炽热的心,彼此约定永远透明,在这即将离去前往另一个开始的岔路上,也只有真心祝福了,挥去浮躁与轻狂,在播洒梦的季节上路吧!
你我,心静了,心也近了!
【点评】
这是一篇备受阅卷老师争议的考场作文。初评阅卷教师认为本文不应是一位初三学生的文章,因为这篇文章太成熟、太老到,尤其是散文化的笔触,含蓄而优美的语言让他怀疑。但他又不能确定这是一篇抄袭之作。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谁也不能随便冤枉一个 ……此处隐藏4681个字……漂泊异乡的游子无不对自己的家乡牵肠挂肚。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有根深蒂固的家国情怀,故乡的每一条河,每一朵花,甚至每一片云,都那么使人魂牵梦绕。
扩而大之,对于炎黄子孙的我们而言,中国是我们共同的故乡——国与家从来都是血肉一体的。我们绵绵不尽的乡愁的落脚点不仅仅是生养我们的村庄,也可以是江南塞北、黄河长江。江山壮丽,文明辉煌,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因为有如此伟大神奇的故乡而自豪不已。
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古往今来,为了让我们的祖国和家乡愈加富强,为了使我们民族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有太多的英雄豪杰挺身而出,奋发图强。他们的名字化作了天上的星辰,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比如尧、舜、禹,比如孔子、屈原、诸葛亮、王安石和王阳明。他们勇敢地践行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上古格言。日星交替,四季轮转,这是生生不息的天道。天道刚健,激励人们奋进有为,百折不挠。这种金声玉振的精神是我们祖国的品质,民族的魂魄,历史的骄傲。
日月不淹,历史老人抖擞精神,将发展图强的使命放在了我们这代人的肩上。我们有青春,有热血,我们有理由为脚下这片热土奉献一份力量。志存高远,方可不负韶华。“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的这句话同范文正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源同一理,都在提醒我们要建立宏大的人生格局,有了大格局才能有大胸襟,有了大胸襟才能有大作为。视野若限于一隅则只能做个自了汉,唯有放眼四方,才能做兼济天下的大豪杰。
祖国培养了我们,故乡期盼着我们,为了这份沉甸甸的恩情,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无疑赶上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时代,能否向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能否赋予我们各自的青春以深刻的价值,是我们需要正视的严肃的人生课题。我们将绳武前贤,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最大的努力。
经常听人讲怎样做人,有很多真知灼见,其中有一句“做人要有格局”,让我印象深刻。
格局是什么?我理解,格局就是眼光,气度和胸怀。央视不是有一句广告词吗:“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说的就是人的格局啊!
人的格局有高下大小之分。
有这么一个故事: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工人不耐烦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人认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楼。”
第三个人快乐地回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设计师,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管理者。
这就是格局的差别。
格局小的人,盯着自己的一日三餐,只关心老婆孩子热炕头,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别人家的事漠不关心,高高挂起。
格局大的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情系百姓福祉,心系国家发展,积极投身经济社会的建设。
格局小的人,未必不幸福,但总觉得缺一点精彩。
格局大的人,前行未必很顺利,但会活得有价值。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不能过早地享受安逸,逃避挑战。
格局小的人,“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这是一种悲哀;
格局大的人,登高山,而知山之巍峨,临大海,而知海之浩瀚,这才是壮美的人生。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也说:“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格局小,影响力就小,发挥的作用就小;格局大,影响力就大,发挥的作用就大。
格局对个人是这样,对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在当今世界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路一带”的战略构想,将中国的发展融入到全世界的发展中去,同时为全世界的发展贡献中国的力量,这就是大格局,大胸怀,大担当。
人的大格局不是凭空掉下来,它同样需要培养。
大文豪鲁迅说过:“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首先是正视自己的缺点,找到学习的方向。要用虚心的态度聆听批评,用开放的胸怀包容多元,多取长补短,多加油充电,知耻而后勇,才会夯实大格局的基础。
其次是增强必胜的信心,增加超越的勇气。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承认落后、安于落后,自甘菲薄,失去前行的动力。我们必须要有不服输、不服老的心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打破别人眼中的你不行不能的妄断。信心比黄金更可贵,信心是我们战胜困难的重要力量。
三是要脚踏实地的笃行,完成历史的使命。人的格局不是高中楼阁,它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之上。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双脚,要问你的追求。
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要问你的志向。
那么,你做人的格局有多大?不要问我,要问你的内心。
满分作文 篇10我国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感情有很大关系。
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粒水珠在诗人的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因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在“人比黄花瘦”的女词人李清照眼里,她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战乱之苦,因此她才会“兴尽晚回舟,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然而世事沧桑,后期的她饱受战争流离之苦、丧夫之恨,对于她来说,这时的舟已是“载不动许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载体,后一舟却成为了愁绪与痛苦的寄托。难道是舟变了么?不,是她的感情变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对事物的认识抑或对,抑或错?其实本无定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有人说,中国人缔造了月。这话其实并未夸大。在科学上,月只是一块毫无生命和感情的矿石,但由于中国无数诗人无数美丽的诗篇却赋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维的诗中有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继诗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李白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苏轼的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些优美的诗句,至今细细体味,仍给人口有余香,不绝于耳的感觉。但我们同时也会发现诗人的感情却不尽相同:王维的安适,张继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人世旷远。也正是如此,对于同一事物月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同样,对于其它事物,诗人们也同样有不同的认识,有人喜春,有人悲春;有人伤时,更有人感时。感情却是对事物认识的一个基点,一个发散源。
千百年后,我国伟大领袖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则抒发了一代伟人豁达的胸襟和壮志豪情。他对于“天”这一事物的认识也正是与他的宏大的志向和博大胸怀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人的感情亲疏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便也不同。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感情亲,则对事物爱好,感情疏则对事物厌倦。其实,这本是见仁见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