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

时间:2024-04-15 18:40:2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

演讲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需要使用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你写演讲稿时总是没有新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贤孔子的这句话,简洁地概括了“己”与“人”的关系: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施加给别人,应根据自己的喜好推及他人的喜好。它是人与人相处的底线,体现的是一种同理心,即在人际交往中,能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我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我。别人把你桌上的书本碰到地上,你宽容地露齿一笑,别人也会报之以歉意的一笑。相反,你如果口出粗言,拳脚相加,他人往往也会把拳脚回报给你。我替别人着想,他人才会替我着想。给别人的,其实是给自己的。“投之以桃”,别人才会友好地“报之以李”。

想要他人理解,先要学会理解他人。上课铃声已响,一学生向教室狂奔而来,到门口,嘴里还在骂骂咧咧,一脚踹门,正好撞向门后的学生。门后的学生怎么反应?最好是忍住痛,看他渲泄完了,问他怎么回事,然后,再指出他的错误。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动手回击。原来该名学生刚被老师狠狠批评一顿,心中一肚子火。询问他情况,理解他的行为发生的原因,再去批评他,就会有效避免矛盾。

要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将心比心。朋友借给你一本心爱的动漫书,是从国外带回来的,结果你给弄丢了。朋友对你大动肝火,而且怀疑你私吞了,甚至要跟你绝交。你怎么办?是不是冲冠一怒:绝交就绝交?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朋友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言行,用自己的真诚求得谅解。

要不设防地以我最真实的一面示人,真诚对待每一个人。自己能把内心深处的东西暴露给对方,才能走进对方的心灵深处。真诚坦白,才能获得信任。自以为是,耍小聪明,凡事斤斤计较、机关算尽,是得不到别人的真心相待的。真情流露,真诚交流,说出自己的心中话,才能得到真情回报,对方才会把你当作好朋友。主动对人友好,主动表达善意,主动对人表达肯定赞美,才能获得他人好感。

我们需要别人的爱、宽容和谦让,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个体都是脆弱而不够强大的,是有缺点而不够完美的。而爱、宽容和谦让,只能由他人提供。只有每一个人心中拥有爱、宽容和谦让,我们才能得到爱、宽容和谦让。要想幸福自己,就必须幸福他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被镌刻联合国总部大厅,它是国与国交往的准则,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准则,当然也是我们学生与学生间交往的核心准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2

敬爱的教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

《论语》中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我不想要的,也不能强加给他人。但同样的,己之所欲,亦勿施于人。

很多时候,我们喜爱的东西未必是别人所喜欢的,每个人都有自我的爱好,一味地强加给别人反倒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中国人在餐桌上有为他人夹菜的习惯,或许在我们看来,这样的做法能够让客人品尝到更多的美食,是关心的表现。可实际上,这同样也是一种强加的关心,当我们把菜夹进别人碗里时,潜意识里不正是想让对方吃下吗但我们所喜欢的食物却并必须是对方也喜欢的,可倘若拒绝,就可能会被贴上:不给面子,不懂礼节的标签。关心的初衷是为了对方好,可若是并不能让对方感到舒适,那就违背了初衷。

海涅曾说,有时候我们播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骚。己之欲,有时候,施于人,反而是一种伤害!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慈善事业中去,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大学的人不在少数。这一切本该是完美的,可有些捐款者刻意地向电视台寻求报道,借此来展示自我的善心,呼吁更多人加入来帮忙这些有梦想的少年。

可与此同时,也让理解捐款的大学生们自尊受损,认为自我理解的只是他人的施舍。捐助者的本意是箱借助媒体的力量,让更多的人帮忙他们,可却因为未曾研究到被关心者的想法,强加的关心反而伤害了他们。

如今,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关心变成了一种形式,好意变成了一种宣扬自我的手段,越来越多的慈善者不顾他人的感受,昭示天下自我的善心与高尚,这种不顾他人的善良,又和在弱势者的伤口上撒盐有什么区别!

己之所欲,施于人,是将自我认为的善良强加在他们身上,逼得他人不得不理解;己之所欲,勿施于人,是从他人角度出发的善意,有如涓涓细流,长久的滋养着需要的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3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是儒家中心思想——"仁"的体现。儒家弟子白圭却向老师孟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禹治水,是把洪水引到遥远的海边,为什么不就近引到邻国去呢?这样岂不是更省事"。孟子很坚定地给出了答案:"你错了,你现在把邻国作为泄洪的地方,将来邻国泄洪的水只会倒流。"这就是"以邻为壑"的典故。

人生在世,虽然放荡不羁爱自由,但这世上不只有你一个人。六十亿个人有六十亿不同的思想,倘若只按自己所喜好的思想去生活,如白圭一样,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将视野放开,将头抬起,将别人纳入你的胸怀,学会去体贴他人,你所不愿承受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令你快乐的就与他人分享,这个世界便多了一份理解,一份关爱,便少了一份争执,一份悲伤。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己所不欲,便施于人"的现象并不少,食堂里,因为不愿落到最后一个,便想着法子去插队;教室里,同学们都不愿上台发言,便在底下你推我推地让别人做替罪羔羊;校园里,因为不愿多走几步,便把垃圾随地乱扔,甚至为了掩饰故意丢进花坛——人是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更有人打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幌子任由自己的自私欲望膨胀。然而,我们所排斥的东西别人会喜欢吗?人是为自己而活的,但一个人如果仅为自己而不顾他人,就是将自己孤立起来了,那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不妨换位思考一下,食堂中,你前面有人插队,你会作何感受?你想把问题推到别人身上去,别人却将问题又转向你,你又如何?

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状态,各有各的心路历程,也各有各的价值观念,这都是不能强求的,但做人做事不能没有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便说出了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也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缺少的东西。

君子坦荡荡,便是用豁达的胸襟去活着,悲他人之所悲,乐他人之所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获得更多人的赏识与认可,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升华,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今已写在了联合国总部大厅的墙上, ……此处隐藏3597个字……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书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从他有钱以后许多人就不喜欢他了。

哲学家告诉他"因为你有钱以后,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别人了。”而富人听了百思不得其解,就是因为这个人变富以后,只和富人打交道,别人在眼里就是穷光蛋,因为没有研究别人的感受和自尊,所以就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你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就不能把自我的不喜欢的事情强加于别人,首先要做到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尊重与你。

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如果你去干一件事情,你明白后很不喜欢,就把给了比你小的弟弟,每次都是这样,时间一长,弟弟还会尊重你吗,反之,你自我的事情自我做,这样你就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从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个人仅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理就行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10

一个下午的自习时间,刚刚开会结束的我匆匆赶往教室。“老师,李乘风把颜丙庥的数学课本扔到楼下了!”一走进教室,值日班长张天骄同学就跑过来对我说。“李乘风为什么要把别人的书扔下去?”“李乘风和颜丙庥说话,颜丙庥在做作业,不想和他说话。结果李乘风就把颜丙庥的书扔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听着值日班长的汇报,我已经弄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李乘风,十一班名人也。学习态度极不端正,上午作业下午交,天天上学常迟到。老师上课他睡觉,自习时间他打闹。可应该怎么办呢?稍作思考,我想出了一个办法。“乘风,是你把同桌的书扔的?”我走到李乘风的座位前,轻轻地说。“老师,我不小心扔的”。这个孩子倒没有撒谎。我于是拍了拍他壮实的肩膀,“那你就去捡上来。”我的话刚说完,他就快速地往楼下跑去。李乘风,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做什么事情从不想后果,常做错事常后悔,常后悔而又不改正。“颜丙庥,他给你扔了几次书?”我转过头去,严肃地问道。“老师,有三四次吧!我做作业,他特别烦人地乱说话。”颜丙庥抬起了头,满脸堆满了委屈。唉!谁愿意和这样的孩子同桌呢?这次一定要好好地惩罚一下他。“老师,我把书捡回来了。”李乘风气喘吁吁地说着。“乘风,速度还挺快!很可惜,你的书也不小心被你的同桌扔下去了。”我漫不经心地说道。李乘风把嘴张得很大,随即扭过头向楼下跑去。一个体重二百三十多斤的同学,在短短时间内,就从一楼到三楼跑了两个回合,也应该是一次强度不小的锻炼吧。

这一事件没有就到此结束,我紧接着召开了一次班会。首先由李乘风同学谈了谈个人的认识与感受,让他去切实地体会一下这个捡书的过程。然后由其他同学针对这一事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我说了这样一段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我们不希望别人给自己制造麻烦,那就不要给别人制造麻烦。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1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下午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教育家孔子曾教育我们一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它出自《论语》。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自我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能够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啊。

自我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句话在阶级矛盾尖锐激烈的时期是不可能做到的。

今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少些计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是能够做到的。这还能促进团结,使社会安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有些故事正表现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春秋孙叔敖,幼时在路边看到一条两头蛇,据说看到这种蛇的人必死无疑。

他想:要死就死我一个吧,不要再叫别人看见遭殃。于是,他斩杀了这条蛇,埋入了山丘。还有个故事:东晋大臣庾亮,他骑的马里有一匹很凶,有人让他卖掉。庾亮说:“我卖它就会有人买它,那样也会伤害它的新主人,难道因为这匹马对自我不安全,就能够嫁祸他人吗?”

这两人都有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这句话在阶级矛盾尖锐激烈的时期是不可能做到的。今日,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人与人之间多些宽容,少些计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多为他人着想,是能够做到的。这还能促进团结,使社会安定。中华民族的先哲圣人孔子在几千年前,就阐述过类似的思想。今日认真地的思想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12

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儒家中心思想——“仁”最好的体现。儒家弟子白圭却向老师孟子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禹治水,是把洪水引到遥远的海边,为什么不就近引到邻国去呢?这样岂不是更省者”。孟子很坚定地给出了答案:“你错了,你现在把邻国作为泄洪的地方,将来邻国泄洪的水只会倒流。”这就是“以邻为壑”的典故。

人生在世,虽然放荡不羁爱自由,但这世上不只有你一个人。六十亿个人有六十亿不同的思想,倘若只按自己所喜好的思想去生活,如白圭一样,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将视野放开,将头抬起,将别人纳入你的胸怀,学会去体贴他人,你所不愿做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令你快乐就与他人分享,这个世界便多了一份爱,一份理解,一份关爱,便少了一份争执,一份悲伤,一份委屈。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己所不欲,便施于人”的现象并不少,食堂里,因为不愿落到最后一个,便想着法子去插队,教室里,同学们都不愿上台发方,便在底下你推我推地让别人做替罪羔羊——人是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的,更有人打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幌子任由自己的自私欲望膨胀。然而,我们所排斥的东西别人会喜欢吗?人是为自己而活的,但一个人如果仅为自己而脱离集体生存,一个人孤单的生又有何意义?不妨换种角度,食堂中,你前面有人插队?你会作何感受?你想把问题推到别人身上去,别人却将问题又转向你?你又如何?

《菜根潭》上有这样一段话“天运之寒暑易避,人世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而心之冰炭难去。去得心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且随地有春风矣!”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生存状态,各有各的心路历程,也各有各的价值观念,这都是不能强求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说出了做人做事的真实意义,也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缺少的东西。

君子坦荡荡,便是用豁达的胸襟去活着,悲他人之所悲,乐他人之所乐,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获得更多人的赏识与认可,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人与社会评价得到的,唯有以“仁”服人,才能让自己的人生升华,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华道德境界;去践行,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更应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品质传承下去,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建设一个和谐校园共同奋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演讲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