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座谈会发言稿
现如今,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发言稿,发言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你知道发言稿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班主任座谈会发言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班主任座谈会发言稿1各位领导、各位班主任:
下午好!去年去北京参加了全国百名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国家级研修班的学习,回来后承担了本县中小学班主任远程培训的辅导教师工作。首先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大开了眼界。现在,领导让我把学习过程中所得与大家交流交流,说实话,我觉得挺有压力。原因是:
一、我现在面对的各位,都是业务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班主任,大家比我更有工作经验,更具实践智慧,让我给大家说点什么,有点班门弄斧的感觉。
二、班主任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头戏,涉及到方方面面、千头万绪,复杂而琐碎。我该从哪里找到突破口或者说找到切入点,跟大家谈谈班主任工作的学习体会呢?在20xx年全国万名中小学班主任国家级远程培训过程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请动了著名的多学科^专~家好几十人的庞大阵营,选取了班主任工作中六个模块四十八个专题,专门围绕“班主任每一天”、“班主任每一学年”、“班主任与每次活动”、“班主任与每个班级”、“班主任与每个学生”、“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六个模块,对班主任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远程培训。如果把这些内容汇编成书籍,将是洋洋洒洒的六大本厚书。其中每一个情境、每一个案例,都有不同的处理策略。现在,我该从哪里切入呢?此刻的我分明感到“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困惑。不管怎样说,非常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下面就我的学习体会,跟大家谈谈三个方面话题。说得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关于班主任专业化
任小艾主任曾在20xx年安庆市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创新工作论坛”上说,国家将着手进行“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培训,让班主任队伍逐步走上“专业化道路”,将可能设立专门针对班主任工作的一套资格评审制度、职称制度、津贴制度等等,也就是意味着有一部分老师将专职从事班主任工作。“班主任专业化”可谓大势所趋。
的确如此。20xx年在北京学习期间,基础教育司宋永刚副司长也发表过这样的讲话。班主任培训课程导师组负责人周卫研究员为学员答疑的时候说:“作为“专业”要求来说,大概有这几个条件:首先,要制定专业标准和任职资格。现在教师有任职资格。班主任还没有制定任职资格,也还没有建立一个班主任的专业标准。另外,作为一个专业,要建立它的职称系列。我们现在各个学科的老师是有职称系列的。教育部领导也提出来,要把班主任的业绩作为聘任、奖励、晋升职称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还没有建立班主任专业的职称系列。作为一个专业,应该有它的组织和团体,我们全国也还没有这样的班主任研究会或者自己的教师团体。另外,就是要设立班主任的专业岗位津贴,应该把责、权、利统一起来。班主任的津贴应该和他承担的职责、付出的劳动相匹配。“提高班主任的津贴、改善班主任待遇、解决班主任后顾之忧”这些内容,在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将不会再只是理想。
二、做一个反思型的班主任
反思是一个很时髦的词,也是一个和热门的词。我们生活在一个教育概念满天飞的时代,究竟什么是反思?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反思?大家都认为,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是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也许我们很多老师听过叶澜教授的话,她说:“如果一个老师写教案写一辈子不见得成为名师,但是写反思写三年就大有可能成为名师。”因为成长本身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事情,比如说反思字面理解就是反反复复地思考,但是这里面有两个本质问题,一是思考什么?二是怎么思考?
第一、从“思考什么”来说反思分为两类:
1.目标性反思{或者叫价值性反思)。
就是永远知道想做什么,想实现什么,包括教育是什么,对自己职业的本质理解,对人性的本质的理解和对我们所从事的班主任工作的本质理解。例如,你开这节班会课,不管它形式上多么复杂,多么热闹,多么让孩子感动,但是这里面永远有两个问题你必须回答,就是你为什么要确立这个主题及你通过这个主题想干什么?这是一个前提性的反思。对教育、对学生、对人性、对生命的本质理解都属于前提性反思。
2.反思的第二个内容是策略性反思或技术性反思。
教育是永远留有遗憾的艺术,我们每天都不可能复制前一天,但是我们反思的时候,无外乎同一件事,当我们回味的时候总会评价其策略得失。我们当时怎样做?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如果可以重新来一遍,还能怎么做?我们把这几个问题弄明白,然后总结经验,查找遗憾,为下一步的工作准备,如果我们反反复复思考,最后得出结论都是别人不好,是社会不行了,家长的素质太低了,孩子们已经无可救药了,唯独不反思我还有什么改进的余地,这种反思是完全无效的反思,只会越反思越让自己退步。
班主任座谈会发言稿2老师们:
上周七天时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8日,我们全体教师观看了省教育厅“比教学、访万家”活动动员会。会上三所学校领导交流了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以来,学校和教师发生的深刻变化,省教育厅陈安丽厅长做了重要讲话。9日,在上级领导支持下,假期教育技术装备用房改造款顺利拨付,公需课培训按时报名,第三季度党费按时上交,重新核实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孤儿、自主移民子女并上报教育局,选举教育战线市党代表,冯自清、严中富二同志率先垂范,拉开“比教学”活动帷幕。10日,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老师分别参加宜昌市名师讲学活动。11、12日,一、二年级语文、数学老师和英语、科学、品社老师参加河溶镇“比教学”活动示范课。12日,xx参加镇党委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会议,我校被推荐为xx至xx年当阳市文明单位评选候选单位,这是地方党委政府对学校的关心和重视。同日,xx参加河溶镇“比教学”活动座谈会,教研室张光富、陈xx、石xx等同志参加会议,会上,我汇报了我校开展“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的情况,实事求是谈了一些想法:
1、活动不应对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冲击,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避免疾风暴雨或运动式的做法;
3、区别对待,因地制宜。农村偏远地区教师年龄大、身体素质差,青年教师留不住,教师这个职业已经没有多大吸引力,教育本身缺乏活力,要通过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归宿感和幸福感;寄宿保育制学校教师管理工作压力更大,学生周一到校周五回家,吃喝拉撒睡样样教师负责;
4、减少不必要的资料收集,否则,学校会整天穷于应付各种档案资料,教案、观课、议课、走访记录等必要的资料收集好,重实际过程和效果;
5、给学校留足自主发展的空间,让学校因地制宜的探索适合校情的教师校本培养模式和家校沟通的`方法,只要是按照教育方针办学,百花齐放方显办 ……此处隐藏29639个字……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在这个竟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单靠一个人的优秀,很难获得全面的胜利,团队合作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其二,我记得我们的黄校长这样对我说过:“人是在各种活动、仪式中长大的。比如结婚典礼上,一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见证和祝贺中,在神圣的结婚仪式中,完成了对爱、对责任的认识,从而成熟起来。”用活动本身来唤醒学生自我教育,这是我想的。当然,不是所有的活动设计都能如期举行。比如,我和家委会共同策划的在敬老节赴敬老院开展活动就没有能够成行。原因是当时快要召“十八大”了,出于安全出行的考虑,学校领导建议暂时搁置。虽然有点遗憾,但我还是作了一些补救的工作。那次学生放假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回家主动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些事,希望让温情留在彼此间。
3、我和语文老师、同学们共同完成了一本语文课前演讲集。这只是为了记录留存学生成长的痕迹。
我还在期中和期末把我所拍摄的有关班级、学生的一千余张照片,精心挑选了一些用绘色绘影软件做了两段各5分钟的视频,分别是“年轻的战场”和“心似狂潮”送给了我们的学生。我个人很满意这两段视频的名字,因为我觉得贴合了这些年轻人一个学期以来的发展。我个人也完成了9万字的教育案例、叙事、反思的撰写。我想,驱动我记录下这些文字的动力有两点:第一,当我退休的那一天,我可以回忆回忆我的教育。第二,写这些,是希望自己的实践能有反思的环节,以期做的更好些。这让我想起了三年前在加入潘勤名班主任工作室自己写下的一句话:“当我在面对学生的时候,我今天感受到的是快乐还是痛苦?这两种感觉我都很喜欢,快乐说明我的教育又进一步,痛苦说明我还有机会纠正我的'教育。最让我不喜欢的感觉是今天的麻木,我很害怕自己陷入麻木中去,因为那和一具僵尸没什么两样。”对于这些记录,也算是用文字的一种自我鞭策吧。
上述的活动也好,记录也好,具体的教育过程其实都是一些细小的事。我想,做这些细小的事,需要遵循的又一原则应该是表率、参与、真诚。
真的这样去实践的话,我想教育的影响力你就可以预见,但你无需期待。否则,你就得不到教育的快乐,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你的教育期待不一定能够得到学生的呼应和实现,从而无端地使自己痛苦不堪。
以下的教育小例让我感到了快乐。
当我带领学生一起在新学期开始时学唱校歌的时候,我们仅用了四遍就唱会并记住了校歌。有学生在后来的文章中写道:“学唱原来可以这么高效,它让我找到了高中的学习方法——专注。”;当两位军训教官打架我冲上去阻止他们的冲动、鲁莽行为后,学生在军训日记中告诉我学会了什么是理性并拒绝围观;当一学生犯错,我拿起《弟子规》让他读时,该生在后来的全校弟子规演讲中提起了我。
杨校长在今天上午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我们应该做什么事?”“怎么做?”“做到怎样?”
我想,这些就是我作为班主任在做的一些事吧。校长的第二个问题其实更具有挑战性,“怎么做”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既然我们是班主任、教育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育的可能性。
在班级建设中,教育的可能性是需要班主任设想的。我和学生一起设计了班徽、班旗,并在合适的时间购置了班服。关于班服购置,教育的可能性就比较突出地表现出来。我创立了家长QQ群,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班服的购置由家长出面联系厂家,班干部利用假期试穿不同款式,拍成照片,回到班级供大家选择。这个过程家长和学生的合力就此产生,一件看似难办的事变为了可能。它的更大意义更在于把家、校、班紧紧地结合在了一起,向上的团队精神得以彰显。
二、教育的选择性。
在教育的选择性上,我想既然是选择,那么就必须注意以下两点:1、教育节点的准确把握。2、教育支点的准确寻找。
还是举两个例子吧:
高中生早恋一般发生在进入学校一段学习测试后开始了萌动,究其原因,年轻的他们在学习上遭到了挫折,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于是把精力和精神转而寄托到男女关系上。对于这样的教育节点的把握很重要,我选取了月考后举行了主题为“我眼中的优秀男生、女生”的主题班会,把他们认为的优秀标准统计罗列张贴在宣传栏中。他们都惊讶做一个优秀的男生或女生需要如此多的修炼,环顾四周,找不到可以“爱”的同龄异性。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班级没有恋爱的萌动。
但这一办法并不能完全阻止成长的需要,我们班周同学和顾同学先后都曾萌动了爱的想法。对于早恋的教育,我认为寻找到好的教育支点很重要。当我发现初有端倪的时候,我私下叫来了周同学,给了他一本余承翰同学写的《十七岁,我走路中央》。对于顾同学,我也如法炮制。既保护了他们的隐私,又很好利用了同龄人写的早恋感悟,让他们受到教育。事后,顾同学还特意告诉我,看完书后,发现自己其实是单相思,很是幼稚。在抓住每一个教育节点并持续不断地关心学生是需要的,比如我刚才讲的顾同学,他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一个学期在教育节点上对他的影响,让他成长了很多,每次考试成绩都有进步,现在跃升到班级第十名。
听到这儿,大家可能产生了这样的想法:似乎顾同学的例子暗合了很多现有教育案例中共有的一个漂亮结尾,这个孩子成绩好了,是德育的效果。其实我想说的是,顾同学成绩的进步与教育间只是一种巧合,我内心其实不太在乎他的学习,因为学习仅仅是做人的一小部分。
三、教育的自主性。
在建设这个班级的时候,节约水资源主题班会、小组合作学习、爱问角、拓展活动,甚至包括我们的打雪仗等等,我认为在现有的高中学习生活中还是有很多教育的自主性可以得以实施和发挥的,因为时间的关系,在此不作展开。
四、教育的长期性。
语文课前演讲是我和语文老师及全体学生长期做的一件事,贯穿了一个学期。学生主题演讲的自我进步,语文老师和我的德育点评,我从不奢望这样的教育能给全班以巨大的提升,但至少当演讲稿张贴在学习园地里时,写那篇文章的学生一定能好好地看,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这些痕迹,我所做的就是保留它们,当我们回忆的时候一定会很幸福很丰满。就像著名作家刘亮程所说:“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头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我想我试图在回答杨校长提出的“怎么做”这个命题,至于“做到怎样”我想我没有办法主观地认定我所做的是一份优秀,但我还是愿意说出三点感受:
1、通过行动研究我认识到了团队的重要性。
2、我认为教育的合力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3、借用一句广告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个人很喜欢雅斯贝尔斯的一句名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此和大家共享。
讲到这儿,我想可以结束我的发言了,最近中央电视台第9套节目在播的一档“微观世界”揭示了许多普通事物的奇妙,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其实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认知还太少,如果我们一直坚持行动研究那么就能体会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人一梦想”。
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