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导游词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作为一种解说的文体,它的作用是帮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点包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咸阳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咸阳导游词1星期五,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位于咸阳市中山街内的咸阳博物馆。
走到大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悬挂在大门上方的匾,上面镌刻着“文庙”两个仓劲有力的大字,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步入“西汉兵马俑馆”,“哇!”眼前那壮观的景象使我惊呆了,一排排浩浩荡荡的兵勇群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听导游介绍,这里共13个方阵,有步兵俑1965件,骑兵俑583件,盾牌410件。这些汉俑远看个个威武庄严,近看则千人千面,表情各异,有愤怒的、有严肃地、有气势汹汹的、有桀骜不驯的,总之个个精神饱满,骁勇善战。仔细观察,发现每匹马都微张着嘴,眼盯着前方,而朵竖起,四蹄狠劲的蹬着地,完全一幅整装待发的样子,再看骑兵,愤怒的盯着前方,誓与敌人决一死战的气势。看着这些英勇将士,我仿佛置身于军万马,擂鼓战鸣的古战场。这群汉俑反映了西汉时期战争进攻的特点——以步兵为前锋,以骑兵为主要突击力量。从这些形象逼真,人物各异的陶俑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手工制作的精巧和智慧。
再向前走,上一个台阶,就进入了杨家湾西汉兵马俑馆,这里主要展示了仪仗俑、乐舞俑、白袍俑、执旗俑和指挥俑等
白袍俑身上穿着宽袖袍,要上系着一条革带,脚上穿着高筒方头靴。执旗俑身上穿着黄袍,头微微向上扬着,两只手半握拳作执旗装在胸前,看起来非常庄严……
接下来我们向南直走,到一展室,这里主要展示的是秦朝时期的一些物品。有农业工具如:铁锸、铁镈、铁铲……从这些工具中,可以看出秦国的农业非常发达。还有秦朝作战时的青铜兵器,如:铜矛、铜剑、铜镞……还有商鞅变法时的物品,如:商鞅镦、大良造商鞅量。这些物品使我深深感受到秦国经济和农业的发达。
接下来,我们向西走了一点进入了文物精品展。这里主要展示了5大类文物。分别是:玉器,有玉带钓、玉人坠饰等;金器,有鎏金佛像、山镶带玉扣等;青铜器,有羊形铜灯,军司马印等;还有陶瓷和陶俑。这些文物手工精美,工艺精良,说明当时拥有非常发达的手工业。
参观完博物馆,使我感悟到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他们能在几千年前制造出巧夺天工的工艺品非常了不起。这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性和卓越的才能。
咸阳导游词2欢迎大家来咸阳博物馆参观。咸阳博物馆是全国闻名的中型博物馆之一,馆址是明代1375年所建的文庙,现主要以展示秦汉历史文物为主,共有7个陈列厅,五个方面的内容。陈列面积达八百平方米。秦咸阳历史文物陈列真实地再现了秦都咸阳的历史风采;西汉三千彩绘兵马俑陈列展现了西汉王朝的部队阵容;宗教文物陈列展现的是北魏-
隋唐及明代的铜石佛教造像;咸阳碑石陈列展示的是北魏到清明时期的历代碑石和墓志。
1、第一陈列室
第一陈列室主要展示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的历史。传说秦人是皇帝的后裔,原为周王室养马,公元前770年,秦人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开始立国。此后秦人不断向东发展,公元前350年,秦孝公12年将国都从历阳迁到咸阳。咸阳地处泾渭二水交汇的三角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渭河又是一条天然的运输线,打起仗来不仅进可攻,退可守,部队,军需可以直流而下,有利于用兵,因此可以说秦迁都咸阳是一项重要大的战略举措。
这里主要展出的是秦统一以前的文物。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废除奴隶制度建立封建制度,先后实行变法,而商鞅变法是当时各国变法中最典型的一次。商鞅在公元前359年和350年先后实行两次变法,进行了为二十余年的改革,废井田,开阡陌把土地授于农民;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建立君主集权的行政制度;实行重农抑商,奖励农业生产的政策;在秦国境内统一度量衡,这件铜大良造商鞅量,就是统一度量衡的见证之一,方升侧面又亲统一度量衡的诏书,上面写的是:“甘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涫;法度量测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得以迅速壮大,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自商鞅变法以后,封建制度在秦国进一步确立,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在这期间秦还兴建了中国古代最闻名的三个大型的水利工程:郑国渠、都江堰和灵渠。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约三百多万亩的土地得到浇灌,使水旱之灾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郑国渠的兴修则使关中境内4万余倾的土地得到滋润,同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农业的发展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冶铁业较前有了极大的发展,铁制农具得到了普遍使用,这里展出的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的铁制农具,诸如铁铧、铁铲、铁斧、铁锸等,这就冲分说明了之一点。
在军事上,秦一直奉行奖励军功的政策,凡是有军功者,均可得到官爵、耕地、民户等奖励。奖励军功能够政策的实施,大大曾强了秦国部队的战斗力。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部队经过了十年的战争,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从此结束了战国时期封建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朝。咸阳秦遗址出土的铜戈、铜剑、铜戟、铜箭镞等,表明秦国的兵器大部分任然是青铜质地。
在咸阳塔尔坡战国秦墓中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共20多件,其中有的是秦在统一六国的战争征伐六国的战利品。这里展出的安邑官锺腹部刻有铭文,安邑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都城,此物应是魏国之物,是一件量器,腹部的量制铭文是此器物入秦以后重新校刻而成的。这件铜錞于通体饰变形蘖纹,造型精美,制作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属于一种军乐器。这件修武府温杯,下部是温酒器的底盘,上有“修武府”三个字。修武府为战国时魏国的一个地名,因此也属魏器。这几件青铜器是秦兼并六国的历史见证。
2、第二陈列室
第二陈列室主要展出的是秦咸阳宫出土的文物。秦时咸阳城位于今咸阳市渭城区东北15公里的窑店镇一带。自公元前350年亲孝公迁都咸阳起,历经了战国秦至秦王朝两个时代共144年的发展,都城咸阳已相当壮观。秦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媒婆一个诸侯国,就仿造其宫室,在渭水以北的咸阳原上,建筑了各具特色、样式繁多的宫殿。除了这些各具特色的六国宫室外,还有富丽堂皇的“咸阳宫”,风景幽雅的“兰池宫”,庄重厉穆的“信宫”,军事防御的“望夷宫”,同时又扩建了供皇帝游乐的“甘泉宫”和“上林苑”,新建了举世闻名的“阿房宫”。整个咸阳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负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当时的咸阳经济发达,商业繁荣,人口众多,已经成为世界东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这里的沙盘模型就可以看出当时秦咸阳城的状况。
咸阳宫是秦朝的朝宫 ……此处隐藏4935个字……外国使臣下令雕刻的。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明代刘伯温作诗道:“番王俨待立层层,天马排空势欲腾。”郭沫若也曾咏诗曰:“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就是对石刻雄姿的描写。
乾陵形制雄伟,建筑也很牢固,据《新唐书·严善思传》载:“乾陵玄、石门,冶金固隙”非常坚固。据勘查,墓道长63.1米,宽3.9米,全用石条填砌。从墓道口到墓门共39层石条,每层间都有铁栓固定,井用白铁水灌注。这些情况与文献记载吻合。
乾陵不仅外现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李治生前酷爱书法,广为搜集,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的书字埋在墓内,李治和武则天均处于盛唐时期,且据勘查,乾陵虽经1000多年,却未被盗过。由上可以想见,乾陵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丰富,极其珍贵。
乾陵的范围很广,除山陵外,还包括县城东北一带17座陪葬墓在内,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坟墓。这些墓的封土堆基本保存完好,个别墓前陈列着一些石刻。
乾陵是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款重修,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重点发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墓,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咸阳导游词7咸阳遍地秦砖汉瓦,境内文物景点多达4951处,五陵塬上有汉高祖长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唐太宗昭陵、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28位汉唐帝王陵寝,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
大佛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的西兰路旁,寺窟始凿于北朝,大规模开凿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阪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起名应福寺。北宋改名庆寿寺。明以来俗称大佛寺,以阿弥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
彬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开元寺塔、彬县塔,民间称“雷峰塔”。位于县城内西南紫薇山下,塔高46.94米,塔底宽度14.04米,为楼阁式砖塔。
武陵寺塔
该塔身高27.5米,直径6米,周长21米,七层八楼,第砖质木式结构。重檐楼阁式,层层有斗拱飞檐,角有风玲,楼门有圆有方,外有平座栏杆,所雕图案各异。塔身内为两米见方天井,木质楼梯旋绕直达塔顶。隔层拱门相对,出拱门凭栏可以俯瞰四面山色。
1981年,该塔被定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竖立署名永寿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标志碑一块。塔周围曾有残砖断瓦,石佛像出土,塔下有清道光年间重修武陵寺石碑一道。
北杜铁塔
北杜铁塔又名千佛铁塔,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距咸阳市15公里的北杜镇。塔方形十级,高33米,边宽3米,纯铁铸成。
三原城隍庙
三原城隍庙位于三原县城东渠岸街中部。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600多年来曾翻修和增修9次,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原县博物馆设在城隍庙内,收藏了近三千件珍贵文物和一百多通碑刻,其中有岳飞书《出师表》和于佑任(三原人)书法真迹。
秦城遗址
咸阳是战国晚期秦国和秦代的都城。遗址位于今咸阳市区东15公里,南临渭水,北距台塬,面积约20平方公里。
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陵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
茂陵
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咸阳原共葬有西汉11个皇帝中的9个,陵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长近百里,气势宏伟。
汉阳陵
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
昭陵
唐太宗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旬邑泰塔
沧桑泰塔泰塔坐落于旬邑县城中学院内,修建于北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塔高53米,占地120平方米,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石结构,塔内中空,有木梯盘旋至顶,每层有拱形门洞与长方形的假门相间。
2001年泰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咸阳导游词8咸阳位于中国的中心,是中国大地原点所在地,自古就是西部战略重镇。咸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位于东经107°38′至109°10′,北纬34°11′至35°32′之间。咸阳东南邻省会西安市,西与宝鸡市、杨凌示范区毗邻,东北与渭南市、铜川市交界,西北与甘肃省接壤。
咸阳市地处暖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利于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年平均温度9.0—13.2℃,年极端最低气温—18.6℃,年极端最高气温41.2℃。全年太阳辐射4.61×109—4.99×109焦耳/平方米。年累计光照时数平均为20xx.2—2346.9小时,六、七、八三个月的日照时数约占全年的32%,对夏季作物的成熟和秋季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利。因地形特征,又分为两个具有明显差异的气候区:南部平原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无霜期213天;北部高原沟壑区,气候稍寒,冬春略长,年平均气温不足10℃,无霜期180天。全境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由南向北递增,50%集中在7、8、9月,常常秋雨连绵,久阴不晴。
咸阳由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形,表现为三个单元:一是南部渭河、泾河平原,约占总面积1/5;二是中部台塬区,也约占总面积的1/5;三是北部高原丘陵区,约占总面积3/5。南北长123公里~145公里,东西宽65公里~106公里,总面积10196平方公里。咸阳市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高差明显,界限清晰,黄土高原、平原居主导地位。
境内大小11条土石山岭,集中在北部。市区海拔378—421米。东北部的石门山海拔为1885.3米,为咸阳最高点。咸阳最低处在东南部三原县大程镇清河出境地,海拔362米。境内山脉集中分布在中北部,主要有子午岭余脉的马栏山、石门山,中部嵯峨山、笔架山、九嵕山,北仲山和五峰山自南而北依次排列,将咸阳分为南北两个特点不同的自然区。南部九县区(市)属黄土川塬,北部五县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